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主管:国家体育总局
ISSN:1005-0256
CN:11-3262/G8
语言:中文;英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194399997591972
被引频次:40204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体育
期刊热词:
体育科技,体育,大学生,高校,教学,运动员,体育教学,体育科学,体育锻炼,篮球,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策略分析

来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14:4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运动训练中发生的损伤就叫做运动损伤,一般来说,不同训练项目,都会对应着不同的损伤部位,因此,运动损伤一直潜在地制约着受训者身体机能的不断提升,甚至还会影响其平时

在运动训练中发生的损伤就叫做运动损伤,一般来说,不同训练项目,都会对应着不同的损伤部位,因此,运动损伤一直潜在地制约着受训者身体机能的不断提升,甚至还会影响其平时的训练效果及比赛时的水平,所以,在体育训练中,对运动损伤采取防范措施,有着重大作用。

一、体育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成因

(一)常见运动损伤类型

1.突发性运动损伤

突发性运动损伤就是指初次在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在一些体育运动中,受损部位与体育运动的训练类型、训练强度都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所以,为了有更好的训练效果,往往就会采用高强度重复性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模式下,会重复多次地损伤身体的同一部位,这就使受训者发生肌肉拉伤的概率非常的高,一旦在训练中强度过大或者又没做好准备工作等情况发生,那么,其就有可能在初次训练中出现突发性运动损伤。

2.陈旧性再次损伤

陈旧性损伤就是指在受到突发性损伤后没有高度重视,也没有采取具体有效的治疗措施,导致损伤没有彻底恢复,这样的损伤极其容易发展成陈旧性再次损伤。例如:关节炎、网球肘,滑膜炎等,患有类似这些损伤者,如果在初次受伤后没有及时救治,彻底治愈损伤的关节,还持续参与运动负荷很高的训练内容,会导致其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陈旧性再次损伤。

(二)常见损伤成因分析

1.训练方法不当

实际训练中往往采用统一的训练方法,集中训练,而有些方法在短期内能够提升受训者的平衡力、爆发力、柔韧性和体能耐力等,但这些都是以身体健康来作为代价换来的。受训人员可能会因为条件有限而使用错误的方法进行高强度的肌肉爆发性训练。这种集中训练往往不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受训者出现突发性运动损伤和陈旧性再次损伤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2.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受训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强度的专业项目,却不注重事前的准备活动,那么出现突发性运动损伤和陈旧性再次损伤的概率将会提高。再者,也有一些受训人员没有根据自身的运动项目和身体素质来制定训练计划,因此,在高强度负荷的训练下受训者已受到损伤的部位就有可能出现恶化。

3.思想上不够重视

除却那些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客观因素,也有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受训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训练心理预期过高就是受训者容易受到损伤的主观因素之一。降低训练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受训人员自身状况制定训练计划,并严格地执行,但有些受训人员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而没有遵循事先制定的训练计划,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风险成倍增加。

二、体育运动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科学调整训练方法

在进行运动训练之前,应科学地调整训练的负荷度,它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决定训练方法、制定训练计划之前,应严谨地调查受训人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例如,爆发力、耐力等,根据自身状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了避免陈旧性再次损伤,受训人员应降低历史受伤部位的训练强度。此外,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每一次的状态都应该影响着下一次运动的训练计划。如果上一次运动训练的负荷过强,身体的机能并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那么在下次的训练中就应该相应的降低训练负荷,科学地调整训练负荷,使其与身体素质达到平衡的状态[1]。

在调整训练负荷度的同时,训练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受训人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也需要增强训练方法的针对性,例如:面对突发性运动损伤,就应该适当增强事先准备活动,起到有效规避风险的作用。而面对陈旧性再次损伤,就应该加强对于运动训练的针对性,保证已经受到损伤的部位不会再次受到伤害,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辅助训练,提高损伤部位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陈旧性再次损伤出现的几率。因此,针对受训人员做出具体的训练方法,也是有效降低体育运动训练中人员受到运动损伤概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运动损伤意识

为了避免运动损伤的频繁出现,受训人员本身具有防范意识也十分重要,但是有些人员急于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就会产生盲目的自信,这种错误的意识导致其不遵循训练计划,大大增加了受到损伤的概率。所以,受训人员本身应树立起正确的运动损伤意识,从主观上尽量减少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与此同时,教练员也应该为受训人员进行心理疏通,同时关注其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及时的提醒受训者在当下的体能情况,指导其增加对自身素质的认识[2]。在受训人员的身体机能到达临界点时,教练员应及时停止对其的训练,适当的减轻训练负荷,以此来保护其身体健康,减轻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运动损伤。

文章来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网址: http://www.tykjwxtbzz.cn/qikandaodu/2021/0727/720.html

上一篇:高职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大连
下一篇:运动性腹痛的成因处置与预防